2024 半年度 Review(个人成长):中年危机?36岁的我,是如何做到不躺平,无尽折腾的

接着上一篇 2024 半年度 Review(折腾篇):此刻你是否清醒?, 强行给自己挖坑,必须要写出来关于个人成长篇。甚至我觉得这一篇对我的帮助,以及对其他人的帮助,远远大过于那些复盘和总结

其实早在去年,2023年度review 复杂又简单的一年-2023年回顾(记X生物存在于地球的一年)(事业篇) 当时我想要写一些关于除了事业以外的领域

无奈想说的太多,同时,我又陷入无尽的做做做,后面会说为什么行动力大并不一定是好事

中年危机

今年的自己36岁,到了世俗意义上的中年,又加上自己是做互联网的,这些年经济下行

我这个中年,互联网,技术大叔,从原来的香饽饽瞬间变成了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

这个时代,偏偏有那么一群人,喜欢拿中年危机来说事

什么,樊登、还有那个年会翻车的刘润,连我常常看的一个九边,动不动就要把中年人拉出来鞭一下尸。

说中年男人

  • 躺尸开关开启
  • 又是从基因的角度,男人35岁生育工作完成,就进入了躺平状态…
  • 又是企业觉得35岁的人群性价比低

说实话,我估计,大多数中年人看到这样的话,不会觉得更舒服,反而更加焦虑。而有些人就开始利用这份焦虑来赚取流量,甚至开始宣传自己的产品和课程

我觉得他们做的很对,他们的客户群体就是这类中年人,而这类中年人的痛点,让他们说的淋漓尽致,甚至你说不出来的他们都说出来了。

这是做任何项目和产品必备的品质,了解你的用户说他们希望听的,我们永远愿意相信那个更懂我的人

而我这篇,则很简单,我想分享一下,我是如何避免打开躺尸开关,如何避免进入躺平状态

首先介绍下自己,我从毕业一直从事技术开发,发展上的路线

  • 每一次跳槽,给自己岗位做一次提升(直到2019年),从后端开发到后端组长、到前后端技术负责、再到测试产品的整个产研团队
  • 一直到19年,职位上没啥折腾的了,开始想办法逃离这个做了10多年的行业
  • 22年跨行,去做心理自媒体,拍视频、写文案、做直播(一年做了6w收益,全网10w+粉丝)
  • 23年觉得跨行并不太成功,又来上班了
  • 24年6月的今天,我还在打工,打工的同时不断的折腾,妄图再次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

我做的,我会的远远不止于此。但是我也并没有你所认为的那么高效,我就是个普通人,我丧的时候,能玩游戏到半夜4点(现在依旧也会如此)

所以不要神话任何一个你看到的人,他们只是人,都会拉屎,也都会死掉

那些早上起床就去运动的人,我就很纳闷,每天早起光拉屎,洗澡就耗费我半个小时,他们是怎么做到忍着屎做运动,又是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强烈的运动而不小心拉裤子…

接下来进入正题,这也是我自己的心得体会,同时也可以告诫自己,需要加强的地方

此心得,领悟是当前的自己认为重要的,有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人

thingking man

在开始前我想问几个问题,不妨思考下。

你的目标是什么?你为什么活着?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目标是什么?

不妨给自己1分钟思考下…

.

.

.

目标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活着?

为什么的答案,往往是一个理由

给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,给生命寻找一个理由

佛陀说,人生是苦

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下:

我活着没有任何意义,我的出生就是个意外,天上有一个玩家,无意间按错了键,我就出生了

于是这一辈子我就漫无目的的游荡、随便吃点东西,随便认识一些人,和别人一样他们做啥我也做啥,最后挂掉

这就是你来这个世界的目的吗?

在我这里没有答案,我只能告诉你,我思量许久,我的答案是,我来这里就是为了体验,冒险。

我不知道我死后会去哪里,我不知道我的生命是不是个玩笑,也没人告诉我该怎么活着,所以我自己选择怎么活着

世俗的条条框框,是我极力要去避免的,如果和我的价值相符,我遵守,如果不是,那么只要不触犯法律,我坚决不会遵循

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和我一模一样,即便我有个双胞胎的哥哥,姐姐、弟弟、妹妹,我们俩也是不同的。没有人和我一样

我想要活出自己的意义,而不是别人认为的,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,帮助更多的人,想办法赚更多的钱,给我爱的人,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一些,教会孩子们成长,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灵魂。

当我们有了一个更宏大的世界观,宇宙观,那么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烂人破事你就会选择性忽略它。

  • 给自己一些时间,去思考你为何而来
  • 读一些历史、传记,去培养更广阔的世界观
  • 科幻小说是个好东西(我看的少,我希望孩子们多看),想象力好的人,烦恼一定很少

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,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下面的,[工具篇]

我这里随便聊点其他因素:你需要有人与你同行

大家都知道环境很重要,你在什么样的环境,大概率会成为什么样的人

看一个人最好的方法,就是看常常和他在一起的5个人是什么样的人

现在社会流行超级英雄(图片),钢铁侠,雷神、蜘蛛侠,任何一个拎出来都能打10个,还能独立完成任务

复仇者联盟》中的超级英雄们

社交媒体上宣传各种企业家,也是:马云、刘强东、王兴。似乎这些人就像超级英雄一样,独自撑起了一片天

但是,他们很少说站在他们背后的人,他们的得力助手,发现他们的伯乐,取得关键性进程的合作伙伴,更不要说在创业初期陪在他们身边的一个个老战友

我们是社群动物,我们需要他人的支持。

  • 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,有人能给你指点迷津
  • 在你灰心想要放弃的时候,其他人给你心灵按摩,加油打气
  • 在你被人不理解的时候,有那么一群人在和你同行,让你看到你不是另类

我知道现在通信越发发达,而我们却和其他人渐行渐远,我就是个例子,人到中年,除了那些有着美好回忆的高中大学同学,这些年竟然没几个朋友

在心情郁闷,或者自己做出一个值得骄傲的东西的时候,却没有人去诉说

所以

  • 如果你决定想要做什么项目,那么去寻找这样的社群,这样的人群是我唯一建议你做的
  • 如果你没有什么项目,你也需要朋友(如果你和我一样感到孤独的话)
  • 你也可以找一个希望学习的人,跟着他,帮助他,和他成为朋友,共同成长

relationship_friends

于是我在2024年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:结交一个朋友并建立深厚的友谊。

朋友计划

还好,今年主动,不收取任何报酬的情况下,帮助了一些人,其中有一位广州的朋友,我帮助他完成了一些开发上的问题和项目,他也帮助我,借用它的服务

我自认为和他有了比较不错的友谊,有些事情也都愿意和他聊

那么如何结交一个朋友呢?

  • 寻找你想要的人群,去帮助他们,相信我,他们和你一样孤独,渴望有人认可。如果你想结交的人高高在上,可能比较难,其实有很多像我一样的,有一些能力,但是属于中不溜,甚至靠下的人,和这些人结交非常容易
  • 如果这个人有自媒体或者产品,更简单了,花钱去购买他们的服务,认可他们的产品
  • 真诚待人

我自认为比80%的同龄人,行动力要高,从我折腾这些破玩意儿你就知道了。但是我也是最近几个月,发现了一个比行动力更致命的问题。

我的行动更多的是无效行动,做的多,结果和自己想要的南辕北辙,每天沉迷在做做做

为什么?

我思考了之后发现:我错误的将行动变成了缓解焦虑的方式

我借助自己不停的做,让自己忙起来,好让自己不那么焦虑,说更难听点,好让自己假装很忙,自我感觉良好,让自己显得没那么差劲

再深一步去思考为什么?为什么焦虑?又回到了那个话题:对未来的恐惧

我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,要往哪个方向发展,我迷茫、恐惧、不知所措

那这个时候,我该做什么呢?

思考!而过去这么久了,为什么我还没思考出个方向出来呢?

因为我在逃避思考,我在让自己忙起来,好避免自己去做那个费力、又没啥立即结果的事情—-思考

当我认识到这一点之后,我开始有意识的,给自己规定每天30分钟,什么也不做,就是思考。

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,要强忍着去看各种资讯,强忍着去做那些我内心知道啥时候都可以去做的事情

最终这个决定是有效的,经过1周的强制思考,我明确了最近2周要做的事情

thinking part

人常言:思想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。我现在觉得很多过度思考的人,他们的思考更多是无效的,他们天马行空,夹杂着各种负面情绪,想一会儿又去做别的,并没有做深度思考。

  • 强制自己30m,不去做别的就是思考
  • 拿出纸笔,可以画画写写

做技术,以及做技术管理,需要具备非常重要的能力,这个能力恰恰又能应用在生活和事业。那就是:任务拆分

许多人有了一个想法,一个idea,最后往往不了了之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

  • 人类最惧怕的是模糊和未知:许多idea都是从一个模糊到具体,一旦一个任务很模糊,我们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,这就会驱使你去逃避,去选择更简单的事情去做
  • 娱乐消遣的事情容易又快乐:短视频,电影节说,手游,网文小说,哪一个不是去了就很难回来的东西。我们的大脑非常容易选择那些简单,令你愉悦的事情
  • 大脑很笨,大多数时候他们想着眼前的东西,能快速获得结果的东西
  • 大脑没有去细化里面的action(执行)

这时候就需要你趁热打铁,在脑海中把问题细化,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action(可执行的步骤)。就像这样,我使用的是notion来管理这些任务

上传任务拆解

我是在做自动化视频的时候,将任务拆解为:

  • 采集
  • 下载
  • 音视频抽离
  • transcript 音频
  • 等等

同时,当我们把任务拆解的足够细致,甚至要做什么,具体做什么都写成一个个不用动脑子的操作步骤

blog 操作步骤

这样会极大降低这件事情开始的难度,几乎是没有任何摩擦就自动化执行。因为你的大脑不需要耗费任何精力,只需要一个个步骤执行即可

在做技术管理也是如此,你需要给团队成员具体而明确的任务

  • 给出专门的时间来细化任务
  • 遇到无法解决的强迫自己不要去解决,而是先拆分大模块,大模块拆分成小模块
  • 脑子是有血条的,用多了就会累,同时脑子用来思考的,能无脑去做的,行成文档,无脑去执行

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定律,叫做帕金森定律(引用自维基百科

帕金森定理(英语:Parkinson’s law),又译做“白京生定律”,是由英国作家西里尔·诺斯古德·帕金森提出的俗语。这个俚语最早出现在1955年《经济学人》中的幽默短文,帕金森说:

在工作能够完成的时限内,工作量会一直增加,直到所有可用时间都被填充为止

意思是,当一件事情,如果没有规定有效的截止日期,那么这件事情,大概率会无限期延期。

你思考下,是不是这样,许多生活中你想要做的事情,很多年都没有开始做或者没做完。要不这件事情不紧迫,要不就是你陷入了完美主义,不断的填充新的东西进去,而迟迟没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出来

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任务设定截止日期:

  • 增加紧迫感
  • 强迫自己有一个不完美但是完整的交付物出来
  • 随后再逐步迭代

而这里最好的工具,则是calendar

calendar应用

这是我一周的calendar,我通常都是每天早上或者头一天晚上制定好自己第二天的任务,给他们画出整块的时间。每个时间段我不至于因为不知道做什么,或者这件事情做多久而摩擦力太大,不了了之

当然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,最终可能我因为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困扰了一天,都是有可能的。

国外calendar这类工具非常受欢迎,甚至他们的社交活动,booking call 都是发一个calendar链接,以加入对方日程。

  • 将任务分配到各个时间块,估算截止日期,营造紧迫感
  • 在时间范围内,尽可能的专注
  • 没有按照calendar执行没关系,渐渐的,你的calendar会越来越准确
  • 日常习惯,或者周期性的事情也可以使用calendar来管理
  • ios 与android都应相应的calendar软件,而且都是免费的

因为这是一篇关于成长的自我回顾,这里自然也列举了我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

这两年读书似乎不是我主要的学习方式,这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,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信息太多,忙着工作,折腾项目,孩子教育,太多太多事情了

晚上么,睡觉拿着kindle么,又不利于孩子睡觉(他们总凑过来看)。于是开始慢慢偏爱有声书(因为外表他们觉得我睡了,其实我还在听书)

我有着很长时间的抽烟历史,而且我常常尝试自己戒烟,最终都是失败了,仅仅今年,我1个月能尝试戒烟个3-4次,因为戒烟这件事情让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折磨。同时也带给家人很多不好的影响

尤其还有孩子,你对孩子说一万句:抽烟不好,不能抽烟,也抵不住说完之后,你嘴巴上叼着的香烟

我经过大量的研究,发现香烟确实能带来很多好处,只是它的坏处更大

所以最近几个月我不再折腾戒烟了,等待我从当前环境脱离出来后,决定一次性戒掉

我不清醒的最大原因,在于自己睡眠不足

1周我能有4-5天,都保持在夜里3点睡觉,早上8点起床,这其实对我的身体和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

运动就不赘述了

这也算我一个毛病吧,只要玩起游戏来,就会陷入废寝忘食的阶段,不舍昼夜。

本半年,玩了几个游戏:《赛博朋克》,《死亡细胞》《p5r》,熬夜通关了

Steam:ペルソナ5 ザ・ロイヤル

早在22年就加入了我的待玩列表,算是今年玩通了。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,全程看着攻略玩的,感觉体验感大打折扣。反而最后玩完觉得没啥意思了。

好的东西要自己体验

【NS】【火焰纹章Engage - Fire Emblem Engage】【Part 23】

从小我蛮喜欢玩战旗的,小时候意外的喜欢的不是《仙剑》这样的游戏,反而对《幻世录》这样的游戏特别钟爱

幻世录

我玩了好几代火纹,if,但是似乎都没有通关,这算是我玩通关的第一代火纹

这也奠定了未来玩游戏的主线,战旗类游戏比较适合我,又有点动脑子,又可以随时停止,还可以长久钻研玩

终于写完了,还有很多想写,但是没写,实在不想写了。写这篇更多的算是对23年总结,只写了事业篇的一个弥补。

如果你觉得这个对你有帮助,也许你的支持,是我继续往下写的动力